新笔下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叹孔子随笔七(第1页)

太史公司马迁一生敬仰孔子,说自己每每读到孔子的书,就渴望能见到孔子,往往情不自已。孔子卒后,司马迁在编撰各世家历史之时,每每于各世家编年值孔子卒年,便记载“孔子卒”三字,以纪念孔子,并希冀后世铭记。

孔子殁后,其学广布传承,孔庙祭祀不绝,为后世之人尊为“至圣先师”。

太史公于《史记》列《孔子世家》,叹孔子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孔子一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夫子一生不可不谓好学不辍,精进不已,终于达到贯通天人,阴阳不测谓之神,精神自由翱翔天地的境界;然其一生,也不可不谓颠沛流离,凄凄惶惶。

孔子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没有传奇身世色彩的圣人,其出生之始,便略带一点悲情。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551年。父亲名叫叔梁纥,是殷商后裔,也算是当时宋国的贵族,一员虎将,颇具传奇。但传奇的父亲并没有给孔子带来幸运——当时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年过六十,娶了其母亲颜徵在,但由于年龄悬殊,不被当时的礼制认可,因而史书记载孔子是“野合”而生。孔子三岁时,其父亲去世,孔子及其母亲也被赶出了叔梁家族。

在那个完全依附家族而生存的时代,被赶出家族可谓是生死攸关,存亡一线。

或许天不绝孔子,正如孔子后来的感叹: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年少的孔子看过仓库、放过牛羊、做过会计、当过车夫喂过马,以求果腹活下去。孔子在后来谈到这些事,仍不免感慨良深。根据《论语》记载: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太宰向子贡问道:“夫子是圣人吗?为什么他会这么多技艺呢?”子贡说:“这是上天想让他成为圣人,又让他多才多艺。”孔子听了这些话,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小时候贫贱,为了活下去就学会了不少生存的技艺。君子会学习这些技艺吗?不会有很多的。”

一句“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道出几多心酸几多无奈。

不幸接踵而至,孔子十七岁时,母亲颜徵在去世,孔子想要把母亲和父亲合葬,但却因为不知道父亲埋葬在何处而几乎导致其母亲无处安葬,以至于将母亲的灵柩停放到大街上,曾经和自己一起喂过马的挽父的母亲才偷偷的告诉他父亲的埋葬之处在一个叫防的地方。

《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一个人的成长和自身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以我们如今的思想观念和经验来看,孔子当时是孤独的,但这也造就了孔子此后的坚毅人格,孔子作《系辞》有言:“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孔子仿佛又是幸运的。

孔子的母亲颜徵在,在被赶出家族后,便带着年幼的孔子从陬邑搬到了曲阜一个小巷弄居住,母亲的坚毅和辛劳,使得孔子得以有机会学习。

母亲的教育或许就是孔子求学之路的开始,也是他启蒙的第一位老师。《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母亲见到孔子在嬉戏时常常把祭祀用的器具俎豆按照祭祀礼仪陈列出来,并行祭祀盥洗之礼,其母亲就“豫市礼器,供其嬉戏”——买礼器给孔子当做玩具供其玩耍。

可见母亲对孔子教育的爱之心切,顺从其天性,这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

孔子是好学的,得益于其母亲的关爱和付出,孔子得以在“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时代,以“师无常师”的方式如饥似渴的学习;孔子是不耻下问的,《论语八佾》篇记载:入太庙,每事问,以至于让人厌烦的说:孰谓陬人之子知礼乎?

孔子的好学和坚韧,使得孔子在十七岁那年,得以崭露头角,并引起了鲁国大夫孟釐子的注意,甚至在孟釐子临死前叮嘱自己的儿子一定要拜孔子为师。《孔子世家》记载: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既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及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世事往往不遂人意。孔子虽然一身才华,正当他想要谋而后动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时,却兜头浇来一盘冷水。孔子葬了母亲后,得知季氏飨士,孔子便想去试一试,却被季氏的看门人阳虎以“你算哪根葱”式的无情赶走了。《孔子世家》是这样记载的: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孑然一身,孤独无依的孔子又何去何从?

从文献记载来看,孔子说自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35岁去鲁适齐。去鲁适齐的原因是因为鲁国乱政和做学问,孔子到了齐国成为高昭子家臣,并与齐太师谈论音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

在孔子离开鲁国到齐国之前,有两件事值得注意。一件是孔子三十岁的时候,齐景公和晏婴来到鲁国访问,齐景公问孔子秦穆公为什么能称霸,孔子说秦国虽小,但其志大,虽然地处偏僻,但其行中正,称王都可以,别说称霸了。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司马迁记载齐景公听了孔子的话后心里很高兴——“景公说”。这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孔子当时的学问是以社会问题为落脚点的,这引起了许多诸侯国的注意,也就有了去鲁适齐后为高昭子家臣的事情。

第二件事就是孔子到周的首都问礼于老子的事情,回来后弟子便多了起来,《孔子世家》是这样说的:孔子自周返于鲁,弟子稍益进焉。也就是说孔子当时已经开始收徒教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礼。

从上述记载来看,结合当时“礼坏乐崩”的历史背景,孔子当时以求仕为途径,致力于用自己的所学拯救时弊,到处访问求学,希望自己能够用礼来拯救乱世,因此,孔子是对当时“礼坏乐崩”社会状态抱着深切关怀而寻求拯救时弊之方法,故而“学道不厌”贯穿了其一生。

综上而言,孔子自幼便在母亲的启蒙下,致力于礼的学习,而其学礼的出发点和落脚地,自始至终都是为了拯救“礼崩乐坏”的乱世,希望达到“天人合一”的和乐社会生活状态。

孔子的历程不仅堵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有所启发,而且对我们如何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日益焦虑的时代如何立身也有着积极启发意义——对社会抱着深切的人文关怀,致力于一个问题或一件事情,以此为出发点“学道不倦”“经世致用”,最终达到“博学而一以贯之”,这也算是一种化繁为简的简单的生活方式吧。

透过历史的迷雾,一位智者正在踽踽独行。

戚戚然,叹哉?

欣欣然,乐哉?

我的宗门故事真多  夜猫子转生我在游戏世界称王称霸  网王:开局八奇技炁体源流  重生之未落风(耽美)  大道之后未删节  访客记录每天都有他  长空记  斗罗:死灵圣法神,我便是天灾  全球大武侠  太古苍穹变  长生从缝尸人开始  非我倾城:王爷要休妃  混在三国当军阀  东京:从受全岛独宠开始  西游:贫僧唐三葬,以杀止杀  守护甜心之银色珍珠项  今日功德加一  尽欢  洪荒世界教主通天  娱乐帝国:龙套  

热门小说推荐
我的师父是黄蓉破天居士

我的师父是黄蓉破天居士

一觉醒来发现身边多了个没穿衣服的美女,这个美女竟然是金庸笔下的黄蓉。而且还是少女时期的黄蓉。莫名其妙的得到了黄蓉的身心,有些木讷的小人物顿时发生了变化。挨欺负了不用咱出手,有黄MM的打狗棒法帮咱出气。想成为武林高手?没问题。桃花岛武功随便学,打狗棒法随意耍,九阴真经纵横大都市总之有了黄蓉这个伪师父,真老婆之后,一切都变的精彩了!...

我家娘子是女皇

我家娘子是女皇

作为醉月楼唯一一个男人,杨辰觉得压力很大。通过我洗的衣服来判断,李姐姐胖了两斤,王姐姐瘦了点,还有,能不能别让马姐姐穿那么性感的衣服,我洗衣服压力很大的。杨辰需要每天像老鸨这样汇报着工作。除此之外,他还要严守自己的贞操。杨辰,今天晚上来侍寝!让姐姐亲一个!记住,别躲,今晚,你是我的。...

都市最强狂兵

都市最强狂兵

龙血部队兵王狂龙因违反规定,被迫回到中海。本想低调做人,却偶遇美女总裁让自己睡了她,哪知道被卷入一场莫名的争斗,成为了她的贴身保镖。叶轻狂从此龙入花海,身边美女如云,但也麻烦不断读者群527212401...

篮坛第一外挂

篮坛第一外挂

林易先是用Crossover在三分线弧顶晃开了防守人的重心,紧接着用山姆高德过掉了补防的阿里扎,哇靠!不看人传球,队友空了!不,队友选择高抛,漂亮的空中接力!等等,怎么有点奇怪呢?因为完成以上动作的是一位七尺大个。这是一段热血沸腾的篮球故事。书友群484028022,欢迎大家进群聊天!...

仙门弃少

仙门弃少

被家族抛弃,被仇敌废掉的少年商浩,在走投无路时,救了两个人,然后,他发现自己有了异能故事从帮助一个村子脱贫致富展开。各位书友要是觉得仙门弃少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给力文学网哦!...

功夫皇帝逍遥游(功夫皇帝艳福星)

功夫皇帝逍遥游(功夫皇帝艳福星)

一个落魄的大学生阴差阳错地灵魂穿越到了古代,稀里糊涂地做了皇子,又发动政变赶走太子当上了皇帝,从此便过上了锦衣玉食声色犬马的生活。但他却不满足,他要做一个全能型的功夫皇帝因此,他拜武林宗师学习武功,又向江湖术士讨取御女秘方,美艳绝伦的妃子欲望强烈的宫女温婉恬静的皇后妖艳迷人的异族美女野性十足的江湖侠女,各种类型的美女纷纷被他男人的功夫征服金钱权利和美女一个都不能少!想爽的,还等什么呢?本书保证精彩,敬请放心收藏,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